“目前,全國‘專精特新’企業有7萬多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近9000家,紡織服裝行業只有100多家,還需要提高專精特新發展水平。”在日前舉辦的“紡織之光﹒專精特新”數字智能化技術推廣活動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一級巡視員曹學軍指出,對紡織服裝行業而言,專精特新還大有文章,大有天地。
在曹學軍看來,“專精特新”是紡織服裝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專注鑄專長、配套強企業、創新贏市場”,這是對專精特新的精辟概括。
“如今的紡織行業,靠接單加工生產大路產品的路子越走越窄,只有掌握獨特的技術、產品和服務,企業才會有更好的生存發展空間。”曹學軍說,專精特新發展對紡織服裝行業尤其重要。
專精特新引領行業發展
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夏令敏介紹,截至目前,已經有270家中小紡織服裝企業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稱號,這些企業專注深耕細分領域,做精做優,特色明顯,優勢突出,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都比較強,已成為細分領域的佼佼者。
“中小企業的數量在紡織服裝業和產業集群中具有絕對的主體地位,企業單位數、資產、營業收入、從業人員數量80%,明顯高于制造業整體水平,對擴大就業、保障民生、促進創業創新、構建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安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夏令敏說。
據夏令敏介紹,近年來,這些專精特新紡織服裝企業在人才、設計研發和信息化建設等核心競爭力方面一直有持續高強度地投入。其中,設計研發投入強度保持在3%-4%,信息化投入強度保持在0.5%-0.8%。設計研發人員占比和設計研發投入強度都遠高于制造業和行業平均水平。
“知識產權是專精特新企業的生命線。這270家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企業中,擁有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占比分別為34%、57%和9%。擁有專利的企業戶均專利數量42項,擁有發明專利的企業戶均發明專利數量16項。”夏令敏介紹道。
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
對于中小紡織服裝企業怎么才能走好專精特新的路,曹學軍表表示,從產業鏈以及供應鏈看,我國紡織行業整體上具備完整產業配套體系,但關鍵部件、關鍵材料、先進工藝、特種產品方面還有短板弱項,具有較大提升空間。專注深耕這些領域,精益求精提高質量,一定會有良好市場潛力。從消費趨勢看,個性化、差異化、時尚化、功能化成為消費主要趨勢,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紡織行業發展的根本目標,不斷求新求變,才能更好適應消費升級需求,企業才能贏得市場,才能有更好的發展質量效益。
“專精特新發展的核心要聚焦創新。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鼓勵專精特新,實質是鼓勵創新。”曹學軍說,“據統計,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企業設計研發人員占比由2017年的11.8%提高到2021年的15.7%,研發投入強度保持在3%-4%,遠高于制造業和紡織行業平均水平,研發投入和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的關鍵指標。”
曹學軍表示,一要突出科技創新,圍繞紡機核心零部件、新材料、數字轉型服務、新生產工藝等行業短板、難點,提升科技創新水平,連接“斷點”、疏通“堵點”,最大限度解決“卡脖子”、短板弱項,才能提升專精特新含金量;二要加強模式創新。綠色化數字化服務化轉型是產業發展必選項,數字化是最活躍也最重要的必選項,個性化定制,個性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平臺化設計,大幅提高了企業生產質量效率,提高了企業適應市場的能力;三要專注場景創新,圍繞消費人群、地點、季節、時令性功能需求,細分細化應用場景,創造出新品類、新產業。
“要構建大企業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生態。充滿活力、韌性和競爭力的產業生態,既離不開大企業的龍頭帶動,也離不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支撐配套。”曹學軍說,“要通過部門聯動,上下推動,市場帶動,促進大中小企業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數據鏈、資金鏈、服務鏈、人才鏈,‘七鏈’全面融通。”
曹學軍還建議,在紡織行業要優先推動大型化纖企業以及服裝家紡品牌企業對中小企業開放技術市場、標準、人才等創新資源,加強交流合作,構建協同高效,融合順暢的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激發涌現一批協同配套能力突出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