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十四五”時期,我國紡織行業在基本實現紡織強國目標的基礎上,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進一步推進行業“科技、時尚、綠色”的高質量發展,在新的起點確定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新定位,其中,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也將是最重要的載體和產業經濟發展模式。
2022年,中國紡聯將開展全國紡織產業集群第五次復查工作。為更好地配合中國紡聯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做好第五次試點復查工作,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刊《紡織服裝周刊》特別策劃了《逐夢“十四五” 集群啟征程——第五次紡織集群試點復查深度行系列報道》,將深入此次復查的系列產業集群,從“兩化融合”“智能制造”“區域品牌”“模式創新”“產品升級”“渠道變革”等多個維度,反映集群新面貌、新動向,探討如何更好地賦能集群高質量發展,助力紡織服裝產業集群逐夢“十四五”新征程。
青島西海岸新區以北,13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樹著中國紡機的“一面旗幟”——王臺紡機產業集群。20世紀50年代從手工小作坊起步,承載著一代又一代紡機人的汗水和付出,執著和堅持,王臺的紡機產業從生產到研發,從產量到質量,一步一個臺階,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紡機名鎮”。
王臺街道黨工委書記朱長江告訴《紡織服裝周刊》記者,王臺現有各類紡機生產企業及配套零部件工商業戶1600余家,規上企業17家,主營收入億元以上3家,已形成以海佳、星火、東佳三大企業為龍頭,以鎧碩、金三陽、盛德隆、海福等骨干企業為支撐,以小微企業和工商戶為配套的產業集群;年生產能力10萬臺(套),梳棉機產量占全國銷量的75%,噴水織機占全國銷量90%,是全國最大的無梭織機、噴水織機生產基地;連續四屆(12年)蟬聯“中國紡機名鎮”稱號,榮獲“山東紡織機械產業綜合實力第一鎮”殊榮。據透露,王臺紡機集群2021年實現工業總產值9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紡機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5.2億元;實現稅收1.57億元,街道紡機產業稅收貢獻度達到53%。
硬核舉措,擦亮金字招牌
PART/1
如果現在到訪王臺,你會看到在山東省道黃張路以北,有很大一片正在施工的工地,那正是王臺按照擦亮“中國紡機名鎮”金字招牌、保護王臺“母親產業”的思路,高標準規劃860畝智慧紡機產業園的一期工程。
“智慧紡機產業園主要為紡機龍頭企業智能研究院、智能生產車間和其他優質拆遷企業安置區,建成后打造北部傳統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集聚區。一期首開區占地80畝,總投資1.6億元,規劃建筑面積 3.4萬平方米,目前正在進行主體施工。”朱長江介紹道。
而這不過是王臺實力扶持紡機產業的“硬核”舉措之一。
據了解,利用王臺紡織機械雄厚的產業基礎,王臺牽頭建立了先進制造業賦能攻堅戰紡織機械產業專班聯系機制,制定了賦能攻堅戰方案、任務清單,明確目標,承擔起研究紡機產業發展、技術合作、市場共享、日常服務等職責,高效推進專班辦公室日常工作,與家電、電子等產業并列西海岸新區八大產業發展工作專班,全力為紡機產業發展服務。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針對近幾年國際形勢、企業和產品之間的無序競爭,王臺提出要加快賦能工業制造業,在西海岸新區率先成立王臺新動能產業聯合會暨王臺商會,發展會員單位56家、理事單位19家,實現了行業“大塊頭”“領頭羊”全覆蓋,對聯合會以后如何更好開展活動、如何做大做強勾畫了時間表和路線圖,進一步引領企業加強行業自律,加快提檔升級。
王臺對紡機產業的情懷是展現在實際行動中,也是浸潤在歷史中的。為將紡機人的歷史得以還原和傳承,講好王臺紡機產業發展故事,留住鄉愁記憶,王臺聯合當地紡機企業,投資500萬元建成了國內首家以紡織機械為主題的博物館,回顧王臺紡機產業發展歷程、把脈當前紡機產業發展方向、錨定紡機產業發展未來,全方位展示王臺紡機產業發展的歷程和未來方向,進一步擦亮“中國紡機名鎮”金字招牌、營造王臺紡機產業特色文化,把王臺紡機產業文化帶到國內外的各個角落,充分發揮紡機文化功能,推動王臺紡機產業再發展。王臺紡機博物館自2020年9月開館以來,接待各類參觀10000余人次,成為青島西海岸新區北部新城的靚麗名片。
龍頭引領,躍升區域品牌
PART/2
當前,王臺集群形成了以海佳、東佳、星火為龍頭,以鎧碩、金三陽、盛德隆、海福等企業為支撐,與眾多“家庭工廠”緊密協作的“金字塔”型產業集群。
青島海佳機械有限公司作為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織造分會會長單位,長期以來,在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方面,始終走在行業前列,是中國噴水織機行業龍頭企業。企業始終秉承“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讓織造更輕松”的企業使命,與客戶共創品牌,通過不斷探索,推出HW3851、HW3873、HW4010以及HW6012雙層布、HW8010等系列性能穩定、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的噴水織機及HAN高速噴氣織機,產品創新力及美譽度不斷攀升,帶動街道噴水織機企業向好發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王臺紡機頭部企業,海佳機械積極推進自身智能化建設,產品進入日本東麗等高端市場,大放異彩。
青島東佳紡機(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專業的紡織梳理機械制造企業,主營毛紡、棉紡、非織造布、特種纖維和無梭織機等5大系列60多個規格的紡織梳理機械產品,主導產品特種纖維梳理機國內獨樹一幟,梳毛機產銷量居國內第一位,市場占有率保持80%以上,梳棉機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30%。
這些龍頭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成為了王臺紡機產業品牌化轉型的高效助力。
朱長江表示,接下來,會將王臺紡織機械產業作為一個整體,充分利用當前王臺紡機產業集群的優勢,積極實施品牌戰略,進行品牌推廣,提升品牌形象,在服務中打造集群品牌。鼓勵企業采用原料集中采購、產品集中銷售的模式,增強市場話語權和區域影響力;組織王臺紡機企業赴北京、進上海、到廣東,參加各種紡機展會,舉辦各種規格的專業論壇,邀請專家參會,加深王臺紡織機械的影響力,增強王臺紡機品牌內涵,使王臺紡織機械產業成為國際國內最富影響力、最有特色、最具潛力的紡織機械先進制造業基地。
直面瓶頸,再塑發展動能
PART/3
王臺,這個承載著幾代紡機人情懷與夢想的地方,也在經歷著發展的陣痛。
企業規模不大,科研力量有待加強;同質化競爭嚴重,市場供需趨飽和;產業發展受限,拆遷企業回遷慢……這是王臺紡機產業面臨的現實。
王臺紡機雖然企業數量較多,但產值過億元的企業不多,上下游全產業鏈依賴于大大小小的配套商戶,缺少在技術研發、產品升級等方面的突破,部分機型雖然處于國際領先,但整體比日本、歐洲還存在一定差距,科技研發和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為了彌補這一短板,王臺在人才戰略上,將繼續加大產學研合作,跟各高校強強聯合,不斷培養新一代紡機人;在硬件上,不斷提高北部新城的承載力,讓人才進得來,留得下。
同質化競爭嚴重,企業存在互相模仿、生產,導致產品在市場占有率很高但產品附加值及利潤較低也是王臺紡機企業的痛處。特別是受疫情影響,國內市場供需趨于飽和,無異于“雪上加霜”。朱長江希望,接下來通過王臺新動能產業聯合會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引領企業加強行業自律,加快提檔升級,集聚發展;在引導企業產業升級、提質增效的同時,組織企業參加各種推介活動和展會,拓展國內外市場。
自2018年開發區進軍王臺以來,為服務保障功能區重大項目落地,累計清騰1.22萬畝土地、130多萬平方米建筑、拆遷5個村,其中拆遷紡機企業(商戶)80多家、規上紡機企業3家。雖然部分優質拆遷企業已明確供地回遷,但受客觀條件制約,進展緩慢。下一步,王臺將加大智慧紡機產業園、高技術紡織機械等項目的推進力度,爭取盡快實現企業回遷與產業升級。
沖破桎梏,智能鋪就坦途
PART/4
針對我國紡織設備行業已經進入中低速平穩發展階段,結構變化、發展方式轉變將成為引領行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青島西海岸新區著重提升紡織設備的智能化、自動化、節能化和機電一體化水平,運用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等新興技術與紡機制造深度融合,加快產品更新換代步伐,推動紡機企業由單機生產向無人化織造工廠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為紡織設備帶來穩定且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
為此,王臺街道帶領王臺紡機企業突破種種桎梏,為王臺紡機行業未來鋪就了更廣闊的道路。朱長江告訴《紡織服裝周刊》記者,王臺街道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整合產業發展。王臺街道不定期的對王臺紡機行業企業進行走訪調研,對行業內的企業狀況開展專項調查,針對不同企業的不同狀況進行分析匯總,鼓勵企業強強聯合、強弱聯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淘汰落后產能,使其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做精做強紡織機械產業,實現紡機行業整體提升。同時王臺以轉型升級為契機,助力了西海岸新區起草紡織機械產業轉型升級扶持政策,編制紡織機械產業發展規劃,為拉長、加寬紡織機械產業鏈,提升紡機產業發展指明方向,為紡織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產業環境。
二是共享專利與技術。主動與國內高等院校進行對接,促進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校企培訓基地,培育紡織機械行業研發和產品創新專業人才,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并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同時龍頭企業在占領技術高地后,王臺積極協調把新技術逐步向其他企業推廣,做到專利與技術共享共贏,帶動王臺紡機產業整體創新能力的提升。
三是實施工業互聯網+,實現人工智能。通過龍頭企業帶頭建設紡織機械智能制造工廠,通過開展高端無梭織機數字化和標準化生產流程、數字化生產裝備系統開展研究,實現高端無梭織機生產制造過程自動化,引領國產高端織機數字化和標準化生產。通過與青島西海岸地區“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系統方案供應商、國內智能制造領域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建立織機行業智能制造模式和智能制造工廠,實現高端制造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王臺將以智慧紡機產業園、海佳機械噴水織機智慧工廠、鎧碩高技術紡織機械項目、星火集團紡織機械卡奧斯工業互聯網智能化研究中心等項目為支點,重點發展新一代高速噴氣、噴水高端無梭織機,高密織物共軛凸輪打緯與連桿打緯系統,面向高性能纖維材料的產業用紡織品機織技術與裝備;開發配套數字化物流系統及信息化生產控制系統,建立高端無梭織機智能制造示范線。